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普通会员

北京盛世智心文化交流中心

心理沙盘,心理挂图,心理测评系统,宣泄器材,音乐放松椅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征集贫困白斑学子抗白圆梦',style=
新闻中心
征集贫困白斑学子抗白圆梦',style=
发布时间:2012-09-03        浏览次数:143        返回列表

心理健康要从幼儿抓起

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可塑性最强,它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迫不及待的去吸取学习身边的一切。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我一生其余岁月获得的,都不及五岁前获得的百分之一”。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发现,人脑细胞具有异乎寻常的增生能力。如果环境刺激贫乏,大脑的许多细胞就会发育废止,不再生长。如果环境刺激丰富,神经细胞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更显著的发展。从宝宝出生那天起,他就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运动器官,不断地在看、在听、在说、在闻、在触摸,不断的在运动、在探索、在模仿、在思索,就像一块海绵,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饥似渴地吸收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内化成滋养他心灵和行为的养分,帮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也让他的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得以分化和建构起来。可想而知,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爱,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因此,我们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 让“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动力。 
(一)走近幼儿 聆听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二)尊重幼儿 多些宽容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每个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差异,有的孩子胆怯、不敢大声说话,遇到困难就哭;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对诗歌的理解、掌握特别快,可是数概念在他那里简直是无;有的孩子总爱告状、打小报告……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分析每个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改变教育方法,满足不同幼儿心理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有心理缺陷、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更要进行跟踪研究,还要密切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合力,促进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
   
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基础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 
(一)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一些幼儿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实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教师应毫不吝啬的对幼儿鼓励表扬,经常给幼儿输入一些积极的语言,如:“没关系,再试一试”“你的小手真灵巧,画的画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二)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能力各不相同。为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自信,在活动中我总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任务。如能力较低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事情。简单易完成的事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游戏活动,无形的心理宣泄室  
我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也就是一个无形的心理宣泄室。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 
(一)游戏活动,使幼儿善于交往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缺乏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而游戏活动改变了这一现象。在活动中他们互相给对方搭建着“脚手架”,他们互相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与日俱增。 
(二)游戏活动,使幼儿心情愉悦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们自己的事,而感觉不到任何的压力。游戏活动使幼儿有了自由活动的场所,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活动。  “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织育儿的“摇篮”,用科学的方法辅助孩子插上展翅的“羽翼”,期待着今天的“雏鸟”,一定会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

让故事伴随童心

   听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最能点燃儿童思想和言语火花。童话人物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童话语言在儿童意识中是活生生的。当儿童听故事时,在儿童的眼里,日月、山河、树木都有生命力。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总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他们把各种自己幻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
首先:听故事的好处
一、让孩子得到快乐。
  故事中的情节与音乐对儿童的身心都能起到愉悦的作用。幼儿在这种愉悦的状态中,大脑神经得到刺激,从而使脑电波起伏大,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二、让孩子爱上阅读
  通过故事,从“听”到“看”,这种过渡,会让孩子爱上学习,使他从小就对读书产生强烈的欲望。优秀的故事绘本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这些故事如果一开始能由父母讲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看着绘本自己讲。这样的过程,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最美好的回忆。除了增进亲子关系,更开拓孩子的综合能力。
三、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通过听故事幼儿能了解到很多知识,这对开拓视野,增长智慧,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向往创新与探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利用各种方式给儿童讲故事
一、培养和发展儿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是在讲故事时,为他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象,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像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
二、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现在有许多的软件有利于儿童对童话的理解,因为运用电脑媒体,使音乐、美术、文学、科学集于一体,寓教于情景交融之中,配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可帮助儿童积累经验,有助理解童话故事,这样不仅能激起儿童的兴趣,还能在生动有趣的缤纷世界和情景之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同时儿童触景生情,对启发儿童的联想创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讲故事的技巧

一、发掘教育性
  美国有位故事家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这表明,故事的内涵不仅反映生活,揭示世界,而且故事对人的塑造施加着积极影响,有教育性。据此,给孩子讲故事,要充分发掘故事的教育性。
二、运用悬念
  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过,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启发是为了让孩子听而有发,讲故事中灵活运用悬念就十分重要。悬念就是挂念,它是孩子听故事时持有的一种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关切的心态反映。
三、巧施强化
  目前,家庭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天天闹着讲故事,家长也天天给他讲,但到头来孩子听得虽多,而会讲的却寥寥可数。按家长的本意,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培养听故事迷,而是希望孩子成为讲故事的“大王”,并借此让他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象力和创造力。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